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內容
標  題

防治兒童肥胖 飲食運動是關鍵

張貼日期
2024-04-30
張貼單位
本院
內  容

日期:113.04.11
媒體:自由時報
原文出處

文│小兒科 賴融徵醫師

 老一輩的阿公阿媽常說:「寶寶養得肥肥胖胖的,長大才會抽高!」很多人也以為,小時候胖一點,將來才有本錢長高,事實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兒童肥胖比率逐年增加的危機已經遍及全世界!

 以美國為例,1960年代全國性的調查顯示,美國肥胖的兒童僅佔5%左右,但到了2010年的調查結果,肥胖兒童比率已增加為17%,翻了3倍之多,如果再加上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有1/3的兒童體重超出標準。

 兒童肥胖的情形不只在美國發生,根據WHO的統計,全世界5歲以下的兒童有4000萬人過重或肥胖,其中亞洲就佔了48%,非洲佔25%。

 而在台灣地區,根據教育部2012年到2015年的普查,國小、國中學生過重及肥胖比例也有近3成,相當於每3個小孩就有1個是小胖子!

肥胖兒童 5成機率長大仍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肥胖兒童有1/2的機率長大後仍然肥胖,而肥胖青少年更有2/3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因此可說:「小時候胖就是胖!」

 針對兒童肥胖防治,世界衛生組織「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曾提出6大建議,作為世界各國兒童肥胖防治的指引。

防治肥胖6原則
●促進健康食物的攝取。

●促進身體活動。

●孕前及孕期的照顧。

●兒童早期的飲食和身體活動。

●學齡兒童的健康、營養。

●身體活動及體重管理。

 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主要原因為飲食中的脂肪比例較高、含糖飲料攝取增加、蔬菜水果攝取不足、以及身體活動量不足,因而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由此可見,要改善兒童肥胖問題,關鍵就在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兩大方向。

增加蔬菜水果攝取 並規律運動
 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不僅會增加日後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的危險,對心臟血管、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

 另外,兒童、青少年時期的肥胖,往往會導致成年時期的肥胖,故而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增加成年後肥胖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肥胖防治應從兒童時期便開始,並延伸至整個生命週期。

 
︾開啟網站導覽